联系方式: 0535-6905983
你的位置: 首页 > 联合会工作 > 学习交流-

投资领域六大问题亟待关注


发布日期:2017-09-21 08:30:38 浏览量:128 信息来源:

作者:刘立峰

 

问题一:经济转型面临挑战,新旧动能转化难度大

 

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和资源环境保护,这些传统产业正在失去竞争力,同时,新兴产业的接续困难。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动能逐步减弱,亟须新动能释放出更强动力。但是,产业从基础研究突破、技术转化到产业的全面市场化,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近年来,我国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13-2015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年均只增长了9.9%,但是,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平均比重仍达到30%,与2012年相比,也只下降了1.5个百分点。2016年,尽管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工业投资高10.6个百分点,但其只占全部工业投资的10%;尽管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3%,增速比第三产业投资高7.4个百分点,但其只占第三产业投资的4.3%。这说明90%的工业投资以及95%的服务业投资仍然是中低端的,经济转型和动能转化的路还很长。

 

问题二:政府投资主导地位增强,民间投资增长动力减弱

 

近年来,我国政府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强,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扩张。2013-2016年,国家预算内投资年均增长19.4%,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6%,均大幅领先于全部投资增长。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增速却由2013年的23.1%跌落到2016年的3.2%,2013-2016年年均增速只有13.6%。全社会投资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政府投资的扩张,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支撑投资的整体格局正在逐步增强。政府及其融资平台主导的投资,更能得到银行的信用支持,这对民间投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PPP项目的大规模推出为民企参与基础设施、公用服务投资提供一个机会;但是,从签约项目的主体类型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却占了绝大部分,真正的民企参与程度很低。在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领域,政府管制非常多,民企很难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公平待遇,民间投资者空有满腔热情,却难有更大施展空间。

 

问题三:投资结构仍需优化,发展”短板”亟待弥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各类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国民经济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制约。一是社会事业投入不足。2012-2015年,教科文卫四个行业的国家预算内投资合计只占全部预算内投资的10.5%,不足交通或公用事业投资的一半。二是新兴服务领域发展滞后。2010-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用于65岁以上老年人口养老服务人均投入分别为14元、21元、29.9元和40.4元;而老龄化程度与我国差距不大的美国,2008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人均财政投入就达54.3美元。三是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不足。国际经验表明:环保占GDP比重1.5%才可以停止环境继续恶化,2-3%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而“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平均只占GDP的1.5%,投入缺口仍然较大。另外,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铁和公路网,但在清洁能源、水和卫生等领域仍然落后于不少发达国家,城乡间和地区间设施发展不平衡,城市地上和地下设施差距明显等等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因素。

 

问题四:投融资渠道不畅通,储蓄无法有效转化为投资

 

近年来,我国M2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2013-2016年,M2占GDP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08.3%。这一方面说明居民储蓄增加较快,流动性较为宽松,“货币池子的水”相对充裕;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的金融效率仍然较低,投融资渠道不畅通,“投资篮子里的钱”严重不足。一是间接融资比重仍然过高。政府和企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不仅造成投资主体的沉重债务负担,而且也使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二是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仍居于垄断地位,缺乏专营的小微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融资;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创业板融资比例偏低,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规模小,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够。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功能明显削弱。近年来,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对公共投资的支撑能力减弱。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剥离后,地方政府融资方式转型困难,债券发行难以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金留下一定缺口。

 

问题五:政府和企业债务规模扩大,加剧财政金融风险隐患

 

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我国宏观债务水平均快速上升。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债务水平提高幅度更大。一方面,地方政府负债率上升过快。截至2015年末,全国政府债务26.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4%。加上政府或有债务,政府负债率上升到41.5%左右。尽管总体上政府负债率不算太高,但是,其中的地方政府负债率上升过快,表明地方财政缺少硬约束,容易产生财政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加了高杠杆的企业部门,包括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部分国有企业债务膨胀速度过快,由于高投资带来的债务水平较高,面临高杠杆的风险。根据BIS的统计数据,2015年末,中国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70.8%,在43个报告的经济体中仅次于爱尔兰、卢森堡、中国香港等少数经济体。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加剧了金融风险隐患。

 

问题六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不利于其他实业的发展

 

我国房地产泡沫化程度不断加剧。目前,在全球前十二大高房价城市中,中国内地占三席,深圳、上海、北京分列第5、8、11位。我国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为411%,高于全球260%的平均水平。我国当前的房价收入比也比2003年之前的水平有明显抬升。主要城市的静态租赁回报率为2.6%,一线城市在2%左右,而国际静态租赁回报率为4-6%,中国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我国房地产的空置率比较高,整体接近或达到了严重积压的警戒线,其中二三线城市的空置率问题更严重。房地产泡沫化的危害极大,房地产市场火热,民营企业无心实业投资,资金大量流向一线房地产市场,导致其他制造业陷入衰退;房价上涨伴随地价上涨,企业用地成本增加,企业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导致企业歇业或外迁,降低了城市的竞争力。另外,本轮房地产市场的高潮,并未实现房地产销售回暖向投资回暖的传导,反而是房地产暴涨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商的投资意愿,给未来房地产投资持续增长造成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