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各地都在为装配式建筑人才紧缺犯难时,济南已经有了自己的“孵化器”。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全国首家装配式建筑教育培训机构“智筑侠”联合省内外40余家本科、高职、中职院校成立的山东省装配式建筑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已在全国11所院校设置了装配式建筑专业,招生2000余人,且多数学生已被企业“预定”,破解了高校毕业就“失业”的难题。“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也将有效补齐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人才短板,为济南市装配式建筑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联盟 成立一年多
联合办学院校已覆盖全国
在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人才的短缺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来自建筑英才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范围内建筑人才需求同比增长10.6%,而装配式建筑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同比增长达到12.6%。其中京津冀三地对新型建筑人才的需求同比增长明显,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建筑人才需求平均增长11.8%,而装配式建筑领域人才需求同比增长明显,分别达到15.5%、11.7%、14%。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力于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山东省装配式建筑教育联盟应运而生。据介绍,该联盟是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于2016年1月正式成立的,由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40余所院校及山东万斯达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智筑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等共同发起,致力于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建设优质建筑产业现代化课程,通过政、行、校、企、研携手,全方位、多途径、多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联盟成立这一年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合作院校也从最早的几家发展到了几十家。”山东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教育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高清禄告诉记者,目前联合办学的院校已经从省内走向了省外,合作专业也涉及设计、监理、造价、生产安装等装配式建筑的全产业链。“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装配式建筑处于发展初期,学校需要企业给予实践指导,企业也需要学校培养专业人才,联盟在其中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目前,联盟已汇聚万斯达集团、沈阳万融等国内众多装配式建筑一线企业高级工程师及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城建学院等名校教育专家共同编写了首套装配式建筑高职教育亟需的系列教材八本,填补了国内装配式建筑技术教材的空白,部分教材现已投入教学使用,受到众多教师的一致好评。学生 没毕业就“就业”
“装配式”技术人才缺口大受追捧
“产业转型,人才先行。作为新兴行业,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度对接行业、企业的新方向、新技术,应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结构一体化,联手推广现代学徒制,形成共同招生、共同培养、毕业即就业的立体化合作模式。”谈及装配式建筑,在该领域摸爬滚打近十年的山东万斯达集团董事长张波最有发言权。在他看来,学徒式的培养模式最适合这个行业发展。
张波的这一想法在业内得到了共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联盟正在推广的正是这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联盟先后成立了万斯达学院、智筑侠学院等,并在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通过校企联合对学生进行双向教育与双重管理。同时,校企共同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共同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与就业发展空间。“山东省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去年就开设了装配式方向的校企合作班,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课程融入到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今年又成立了专门培养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的‘鲁班学院’。”高清禄告诉记者,与传统的高校培养不同,联盟招收的2000余名学生每人都有一个学校老师和一个企业老师,学校老师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老师负责指导现场实践,有效避免了“学生毕业后企业再培养”的尴尬问题,也因此深受企业的欢迎,生源供不应求。“我们的学生好多一入学就被‘订’出去了,几乎不会出现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而且这些学生到了企业都是在工厂里上班,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跟我们印象中的建筑工人完全不一样。”老师 下企业“当学徒”
用实践经验反哺教育教学
装配式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也是关键。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联盟在企业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多次组织装配式建筑卓越教师培训,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及教师千余人次,并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山东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刚宪水便是下企业“当学徒”教师中的一员,作为建筑专业教师队伍的“老人”,他带着对装配式建筑新专业建设、新知识技能的渴望,以员工的身份走进了万斯达集团位于高新区的构件生产场,在港新园公租房、新东站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号实训楼等项目中,他变换了钢筋工、吊装工、灌浆工、质量员、施工员等不同身份,完成了装配式建筑各体系、全产业链的实操锻炼,为日后的授课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此外记者了解到,由联盟主办的“装配式建筑教育百师提升计划”也有效推动了装配式建筑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据介绍,百师提升计划是围绕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需要,整合联盟资源,基于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从院校、企业选拔百名教师,围绕核心主干课程,全方位、多途径、以学做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目前共有25家院校及7家企业技术人员200名学员参与“装配式建筑教育百师提升计划”,一期工程将帮助教师快速掌握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要点,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强化装配式建筑师资实践能力及教学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联盟将打造一支省内实力过硬的专业教师团队,从而推动装配式建筑教育标准体系建立,促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政、行、校、企、研携手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从最初的几个班到现在的几十个班,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到现在的几千人,一年多的时间,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人才培训已呈现跳跃式的增长,这其中既有企业的功劳,也有学校的付出,而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扶持。在高清禄看来,政府是校企之间的桥梁,引导着大家走上了合作共赢的舞台。事实上,这也是政府监管体制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济南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激发其自身的内在动力是关键,单纯依靠政府监管带来更多的是束缚。“政府更多的是在扮演‘店小二’的角色,为企业搭好台,让企业唱好戏。因为企业发展好了,自然会带动整个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行业主管部门而言更是好事,至少以后我们的部件企业不用再去外地偷师了,家门口就有了能用的产业工人。”
来源《济南日报》